重要决定
泉州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将旅游业的地位上升到战略高度,它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新一个蓬勃发展阶段。而《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则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福建省先行先试政策,并将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作为未来海西的发展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为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泉州市实施“两个加快”、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重点突破、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产业——旅游业受到了泉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推进泉州市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福建省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和泉州市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定位;秉承做大做强“海峡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大力推动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建设旅游强市,编制了本规划。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落实项目带动战略,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实现建设项目滚动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一是重视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不断整合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二是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利用海峡两岸旅博会、晋江中国鞋博会、石狮海峡两岸纺织品博览会等经贸会展平台以及“品牌泉州”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推介活动,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三是不断提升招商工作质量。重点建设和推动了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泉台文化艺术交流园、西沙湾酒店、惠安崇武青山湾、南安市郑成功史迹、德化石牛山、安溪海峡茶博园、永春国际温泉生态城与北溪旅游景区、晋江七匹狼滨海运动公园、安溪温泉世界、天湖旅游项目、紫云山风景旅游区、南少林旅游区等一批旅游项目,使海丝闽南文化旅游、郑成功对台文化旅游、蓝色滨海旅游、绿色乡村旅游产品系列不断丰富与完善,逐步形成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5、发挥“五缘”优势,强化对台旅游
一是促进泉台旅游经济的合作与发展。组织全市主要旅游企业参加海峡两岸旅行社联谊会、海峡两岸旅行商联谊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和福建旅游推介展示会、邀请台湾主要旅行商和主流媒体来泉考察踩线、接待金门旅游推介团来泉推介、参加台南市“2009郑成功文化节”和台北旅展、与台南市观光协会签订《建立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关系协议书》、与澎湖签订旅游发展协议、联合举办“元宵节平安乞龟”庆典以及组织各类宗教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两岸的旅游、文化、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千方百计组织客源繁荣泉金航线,促进泉金航线对台旅游交流枢纽和平台的形成。三是整合对台旅游资源,开发对台旅游产品,推出郑成功文化史迹游、宗教朝圣游、寻根谒祖游等五条对台旅游精品线路。四是积极扶持惠安天马国旅获批为第二批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旅行社,确立了泉州对台旅游在福建省的重要地位。
(二)区域背景
1、福建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作为未来海西发展四大战略定位之一。随后,国家各部委都相继出台了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全国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一,凸现了在未来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作用。
2、福建省制定了立足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福建省政府于2009年7月颁布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精心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以福州、厦门、泉州为龙头,打造海峡西岸都市旅游目的地,以闽东南黄金海岸为主线,打造我国重要的滨海海岛旅游目的地;以及打造景区主导型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目标。提出了壮大滨海旅游产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培育新兴旅游产品的旅游产品体系发展战略。
5、泉州侨胞资源丰富,泉台关系密切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而祖籍泉州的汉族台胞达900多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44.8%。泉州也是祖国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地方;泉州对台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商缘相承、文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优势。长期以来,旅游业在泉台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泉州旅游产业自身发展机遇
1、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突破,整合泉州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建设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成为共识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主要保存地,首批3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示范园区中,泉州有梨园戏、提线木偶戏、蟳埔女习俗等10个示范点和泉州古城区、安溪县茶文化、德化县瓷文化3个保护示范园区,约占1/2。2009年泉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南音”(泉州弦管)和与泉州息息相关的“妈祖信俗”双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 海丝文化”正积极申报世遗,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海西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渐成共识。
(三)对台旅游品牌战略
发挥旅游业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优势,积极利用和对接国务院赋予海西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泉台旅游交流合作、开发泉台旅游市场、促进台商旅游投资、实现对台旅游通道便利化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争取有更多的旅游项目列入省级、国家级的资金扶持,培育“对台旅游”品牌产品,将“泉州建成海峡两岸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五)区域联动战略
加强区域合作,谋求泉州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泉州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在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基础上,从资源、产品、线路、形象等多角度进行整合,多方位、多层面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系,主动融入海西旅游发展的大格局。
滨海休闲与商务会展旅游板块,包括:泉州江南总部经济区、石狮主城区、晋江主城区;以及马甲仙公山风景旅游区(仙公山风景区、施琅将军墓、洛阳桥文化公园、台商投资区、生态农业观光园、仙寨风情园)。
(二)功能定位
海峡西岸文化旅游中心、泉州旅游总体形象的代表地;泉州旅游龙头区,泉州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的辐射中心;
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集中展示地;以文化休闲、特色购物、美食等为特色的海峡西岸都市旅游中心;
区域性的专业会展旅游中心。
(三)发展思路
1、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提升泉州文化旅游竞争力
——以闽南文化主题,以保护开发、互动参与为原则,完善旅游区功能,重点开发拓展以清源山主景区、南少林寺、海峡旅游商品城、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歌舞剧院、梨园剧院、南音艺苑、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等为中心景区,加速推进南少林片区的改造,打造环清源山文化旅游产业圈。
——突出闽南古城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打造泉州南音、木偶、梨园、高甲等精品剧目,强化惠女、蟳浦女的包装表演,塑造南少林武术文化品牌,提升《光明之城》、《古厝娶某》的演出效果。
——开发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民居,发展闽南生活体验游、古城名人足迹游;建设以泉州文化为元素、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泉州旅游文化产业园。
——突出泉州古城的多元宗教文化,发展宗教旅游与民间宗祠游,以此形成泉州中心区闽南文化品牌与核心竞争力。
(二)泉南对台滨海运动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1、区域范围
以石狮永宁镇、晋江龙湖镇、英林镇、金井镇、安海镇,南安石井镇、水头镇为中心的泉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具体包括:黄金海岸旅游板块(石狮红塔湾、石湖古码头旅游区、大坠岛、黄金海岸);晋江滨海运动休闲旅游板块(深沪湾、围头湾、围头战地文化村、海底古森林遗迹、龙湖衙口、施琅将军庙、安海风味小吃街、安海龙山寺);南安郑成功史迹旅游板块(安平桥、白塔、三里街商品购物街、灵源山风景区、草庵景区、东石南天寺、东石寨、郑成功纪念馆、石井码头等)。
2、功能定位
海峡两岸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海西知名的滨海运动休闲目的地。
3、发展思路
加强水头、金井两个次级旅游中心的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接待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推广和形象塑造,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将本区建成泉州市重要的次旅游中心和旅游增长极。
以“对台旅游”、“郑成功文化”、“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基地”为主题,整合本区资源,加强对台旅游合作,重点开发石狮黄金海岸滨海商贸旅游区,晋江深沪湾、围头湾对台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区、南安安平桥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滨海运动休闲”、“闽台文化旅游” 与“商贸与工业旅游”的品牌,突出滨海运动休闲、商贸和对台特色,将之建成海西对台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闽台文化旅游合作基地);海西知名的滨海运动休闲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创新工程,以“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与“海峡文化”为基本支撑点,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实施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联动战略;静态文化遗址与动态的民俗风情表演、传统演艺文化相结合战略;常规的旅游活动与特色饮食、特色购物相结合战略。培育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着力发展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饮食、演艺、海峡文化(对台)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塑造和推广泉州“海西文化旅游名城、闽南文化宝库”形象,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闽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品牌。
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旅游管理机制,培育1—2个能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市场主体——龙头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泉州文化旅游业。
2、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共分为五大区域:环城海丝文化圈、惠安滨海文化区、安溪铁观音文化区、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区、永春白鹤拳文化区。
(1)环城海丝文化圈
范围:包括古城中心的三片、一线、一集群,即以开元寺为主体,旧馆驿等古街坊为辐射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以文庙、关岳庙、承天寺、清净寺为核心的儒、道、释、回文化片区;以天后宫、德胜门遗址、李贽故居、聚宝街为重点的晋江沿岸海外交通文化片区。一线是指沿朝天门、威远楼到中山南街的观光购物旅游线路。一组团即清源山景区与周边的文化休闲园区、场馆(闽台缘、泉州博物馆、南少林寺、锦绣庄)等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分区目标与重点项目:把本区建成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核心体验区。重点推进如下项目建设:泉州南少林寺片区旅游综合体工程和泉州海峡箱包物流商城;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项目;旧城区改造项目;泉州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海丝文化节、南少林武术节等节庆项目;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戏曲改造项目;闽南特色饮食文化开发项目;洛阳桥文化公园提升项目、郑成功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桃花山滨海休闲旅游区、许多多生态文化创意园、武陵农场农业观光园、清源山茗山茶文化村、蟳埔民俗文化村、法石历史文化村项目等。
3、品牌产品
重点发展“闽南文化”体验游、“海峡文化”游、“惠女风情”民俗文化体验游、蟳埔民俗风情游、“成功文化史迹”游、“海峡名人故居”游、“茶乡休闲”游、“瓷都揽胜”游等旅游产品,以及闽南文化节、闽台对渡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清水祖师文化节等节庆。
览会、陶瓷精品博览会、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陶瓷精品博览会、安溪茶博会、国际石雕文化展览会等品牌会展。
(一)闽台文化游
1、发展目标与思路
充分利用泉台文化优势、地缘优势、社会知名度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建立和完善泉台旅游合作协商机制,全面推进泉台“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开发、旅游市场推广、双向旅游投资、旅游教育”合作,重点培育发展“海峡一体游”、“海峡两岸名人史迹旅游”、“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庆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将闽台文化专项旅游发展成泉州旅游的名片、福建省“海峡旅游”品牌的重要旅游区。
——进一步推进泉台旅游深度合作,共同设计旅游线路,共推泉台联线游、一体游等双向线路,丰富泉台旅游线路产品,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提升对台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海峡旅游共同市场。重点开发和推广泉州与金门、马祖、澎湖及台湾本岛联线游产品;加强泉台郑成功旅游开发合作,共同培育郑成功文化节、海峡两岸成功文化旅游等产品品牌。加强泉台两岸宗教文化联合开发,联合台、澎、金、马、莆田市及相关地市,共同开发“海峡妈祖信仰旅游”、“广泽尊王信仰旅游”线路、“清水祖师信仰旅游”、“保生大帝信仰旅游”等线路;联合举办妈祖文化节、凤山文化(广泽尊王)旅游节、清水祖师文化节及其它宗教节庆,培育具有较大影响的泉台宗教旅游产品和节庆;继续推动泉台共同组织“寻根之旅”、“族谱对接”、“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闽南文化节”以及戏剧交流等海峡旅游相关论坛及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两岸旅游互动发展;出台优惠措施,邀请台资加盟旅游景区,特别是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学习台湾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制定并实施对台旅游通道便利化“先行先试”政策,简化赴金、赴台旅游手续;增大奖项,鼓励旅行社拉动对台旅游消费、扩大客源市场;扩大赴金、赴台旅游客源,使泉台航线成为海峡两岸旅游互动的重要战略通道、使泉台旅游成为海峡两岸知名旅游产品、泉州成为海峡两岸旅游互动的热点口岸城市。
——围绕“海峡旅游”主题,主打亲情牌,突出闽南文化、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整合推出两岸渊源寻根游、宗教文化朝圣游、侨乡商贸游、温泉疗养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邮轮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高端产品,建设对台旅游精品区。
(三)节庆文化旅游
1、发展思路与目标
通过创新机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节庆内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强化形象塑造与市场推广,培育一批富有“闽南文化与海峡文化”、品味高、体验性强、市场知名度高的品牌节庆系列;使旅游节庆产品成为泉台合作交流的典范、泉州文化旅游的展示窗口和泉州建立海西文化旅游中心的重要支撑。
2、发展重点
——创新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机制,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市场化运作、各部门协同的旅游节庆举办体制。
——重点培育“闽南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 闽台对渡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清水祖师文化节”等六大节庆品牌;支持办好永春桃花节、“白鹤拳”武术文化节、“安海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衙口沙滩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返亲节、南少林武术节、南音节、木偶节等节庆活动。
(一)“闽南文化”体验游
1、目标市场:以国内、台湾的中高知识层游客为主。
2、开发构思:以泉州古城中心的“三片、一线、一组团”为中心进行集中开发;强化曲艺表演文化、体验性文化活动;突出特色购物与美食;充分发挥沿海高铁的便利化通道作用,整合厦门、福州以及台湾的文化旅游资源,推介闽南文化高铁联线旅游产品。
3、线路主要内容: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博物馆、海上丝路史迹、闽南特色建筑文化、闽南风味美食。
(二)“海峡文化”体验游
1、目标市场:全国市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
2、开发构思:加强泉台旅游合作,提升泉台客运通道,力促对台旅游通道便利化;突出海峡文化主题,重点开发海峡两岸名人史迹、节庆、宗教、精品景点为中心的旅游产品。
3、线路主要内容: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庆;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朝圣;金色海峡滨海观光(以泉州、大小金门、马祖、澎湖为中心);海峡两岸精品休闲观光;“成功文化史迹”寻觅(以南安郑成功文化史迹为中心,整合蔡氏古民居、施琅故居、安海星塔、东石寨、白沙古战场、围头湾战地公园等);海峡名人故居游览(思想家李贽、抗倭英雄俞大猷、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清大臣黄宗汉、民族英雄郑成功、大将军施琅、洪承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等故居及活动场所)。
(十)“两金”战地游
1、目标市场:全国市场及华侨华人市场。
2、开发构思:突出“8·23”炮战遗址以及“泉金一体游”特色;实施泉金联线游合作开发,争取泉金两地联线游先行政策,力争建立对台商品免税区(或对台小额商品免税市场),允许游客凭身份证往来泉金两地;深度挖掘金门炮战历史,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加参与性项目,结合滨海运动休闲、金门民俗文化体验、滨海渔村文化体验等整合开发。
3、线路主要内容:郑成功纪念馆、衙口滨海度假旅游区、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围头战地文化渔村、金门。
1、台湾市场
(1)重点推广的品牌形象:海西文化旅游中心城市,闽南文化的集聚区、集中展示地;海西著名的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地;闽中绿色金三角;中国品牌之都,中国专业会展中心城市。
(2)重点推介的产品:寻根之旅、宗教(节庆)旅游、海丝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滨海旅游、商贸旅游、郑成功施琅等名人旅游。
(3)促销的思路:打泉台一家亲品牌;与台湾各县市合作;修宗祠、续族谱、打乡情牌,举办郑成功文化节等活动,发挥宗教团体等NGO作用,与台湾民间交流;与台商协会合作;组织推介会、到台湾营销泉州、争取更多台胞到泉州观光旅游。 2、港澳市场
(1)重点推广的品牌形象:海西文化旅游中心城市,闽南文化的集聚区、集中展示地;海西著名的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地;闽中绿色金三角;中国品牌之都,中国专业会展中心城市。
(2)重点推介的产品:海丝文化旅游、宗教(节庆)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滨海旅游、商贸旅游、郑成功和施琅等名人旅游。
3、东南亚市场
6、欧美市场
(1)重点推广的品牌形象:海丝源头、多元文化之都、中国茶都、中国瓷都、闽南乡村风情、森林氧吧、崇武古城、惠女风情、郑成功故里。
(2)重点推介的产品: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城文化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茶文化旅游、惠安女民俗文化旅游、滨海运动休闲。
三、培育旅游节庆品牌,举办大型主题活动
“十二五”期间,泉州市重点支持和发展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包括“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品牌文化节庆,提高泉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演艺项目的创新,改革传统演艺的组织管理模式,实施市场化运作。此外,定期推出如:“发现泉州”、“精彩泉州”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微笑泉州”、泉州美食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会展和精品演艺品牌,和组织举办大型的主题文化活动,塑造和提升泉州旅游形象,扩大泉州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支持和发展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包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惠女风情文化节”等品牌文化节庆,提高泉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