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北伐南京史迹追考

发布时间:2018-11-08 文章来源:郑成功网 阅读 : 2084

郑成功北伐南京史迹追考



李世杰



 



九月中旬,“秋老虎”的余威还未退去,江南的天气仍然炎热。泉州郑成功研究会驻会人员,在郑栋梁会长的带领下,顶着33°以上高温,到长江中下游民族英雄郑成功北伐南京的史迹点进行考察。



首站,我们来到上海嘉定区,围绕史上 “嘉定三屠” 的主题,听取了嘉定档案局沈越岭局长、顾建清副局长和几位学者的介绍。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破嘉定城后,为执行满清统治者扼杀人权、违反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剃发令”,三次对城内外的平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嘉定人民为抵制清军暴行、坚守民族气节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抗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乡民被残杀。嘉定的抗清斗争,是江南抗清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对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起到极大的鼓舞,对郑成功高举抗清义旗、坚持东南一隅、痛击清军征剿也有重要的激励意义。



第二站,我们到崇明区,与区方志办杨兴副主任及崇明文史研究会秦志超会长等座谈。听他们介绍郑成功军队三次攻打崇明岛的过程。1653年和1654年两次,都是郑成功派张名振、张煌言领兵攻打的。这两次战斗攻势都很猛,但都因清军调来大量援兵、和提升崇明防卫能力级别与充实兵力才没能取胜。但拦截了不少清军粮秣、军火、船只、沿海物力,用以武装自己。第三次是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亲自率兵攻打的。郑军在南京失利后撤到崇明岛附近时,郑成功决定先夺取崇明县城作为根据地。派出数万将士乘坐兵船,分20路登岸。但由于郑军初败,士气不高,崇明县城又临江地窄,无法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同时参与攻城。郑成功只好放弃攻取想法,率军返回厦门。三次战役都是为建立更巩固的抗清基地而发起的,但都没能达到预期目的。



       第三站到江苏镇江。历史名城专家徐徐同志带我们登焦山,爬金山,看炮台,讲史实,介绍了郑成功率军攻打镇江的过程。镇江地处江南,清军防守严密,但周围抗清斗争不绝。清顺治十五年(1659)六月十一日,郑军入长江,先泊焦山祭天地。针对江边有清军重兵把守和布设西洋大炮,江面有一道道的铁链拦住,称“滚江龙”;江心还有一种大木船,上面用泥土堆塞,可以安放火炮,也可以走马,谓之“木城”等情况,郑成功立即派兵砍断“滚江龙”,火烧“木城”。冲破障碍,迅速占领焦山、金山、蒜山和银山,很快将镇江城团团围住,清军只得开城门迎降。



第四站,我们到达扬州的瓜洲镇。瓜州与镇江市隔海相望,镇区有个古渡口,是通往南京的一个重要关口,战略位置显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文化站孟宪才站长和原宣传科长曹锡恩两人,顶着中午烈日带我们踏勘古渡现场,向我们介绍郑成功攻打瓜洲战例。《瓜州志》记载:郑成功率军北伐逼近瓜州时,认为“瓜镇为金陵门户,宜先破之”。
便派水兵
瓦解清军的江防工事,使大部队顺利到达南岸,占领镇江府的银山制高点。为和拥有骑兵优势的清军匹敌,郑成功还组建了一支精锐亲军——铁人军,然后命令水陆两军一齐猛攻,击溃出城迎战的数千清军,一鼓作气攻下瓜州城。瓜州大捷,郑成功北伐时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南京东大门从此洞开,郑军基本控制了长江上游的门户,附近的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无不望而归附。



  离开瓜州,来到扬州市区。我们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方晓伟讲述了“扬州十日”事件,并参观了史可法纪念馆。清顺治二年(1645),十万清兵迅速包围扬州,守城官兵仅万余人。南明将领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展开阻挡清军南侵的守卫战。史可法多次向弘光帝求援、甚至用血书告急朝廷,都未得回音。扬州成了一座孤城。清军多次诱降,史公坚决拒绝,不幸被俘,520英勇殉国。521清军开始屠城,不分男女老幼,连屠近十天。顿时城里街道上、城墙下、河沟内、垃圾堆里等都堆满残缺的尸体,血腥恶臭弥漫。“扬州十日”,使得几世繁华的市城街道瞬间化作废墟之地,烟花古巷变为血流成河的屠宰场。史可法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被后人广泛流传。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南京,主要勘察郑成功北伐时两个重要史迹点。一是仪凤门,一是神策门。退休历史教师孙建国向我们介绍,南京当时共有13个城门,郑军北伐时全部派兵包围。仪凤门在西北角,神策门在城北。包围之后就用乱石把这两城门堵死了。但由于清军使用缓兵之计,一面偷偷调集援兵,一面暗地里挖开仪凤门和神策门的乱石。在郑军发动进攻前,先发制人,率五百骑从神策门杀出,突袭仪凤门旁狮子山的郑军营寨。郑军发觉后已措手不及,各城门被动抵御,节节败退,艰难撤出重围。从实地看,仪凤门紧挨长江岸边,城门外并不开阔,左边连着狮子山,不适合进攻。神策门是在城北的一个小山坡,由下防守困难重重。难怪郑军挡不住从这里冲出来的清军。



八天考察,我们走了5个区市10多个史迹点,一路上风尘仆仆,历经辛苦。每到一地,都抓紧寻访专家学者、察看相关遗迹、搜集史书方志、宣传英雄伟绩,将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